1.进行地面,航空,航天多层次遥感,建立地球环境卫星观测网络。
2.传感器向电磁波谱全波段覆盖。
3.图象信息处理实现光学电子计算机混合处理,因入其他技术理论方法,实现自动分类和模式识别。
4.实现遥感分析解译的定量化与精确化。
5.与GIS和GPS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。
“遥感技术并不神秘。简单理解,就像是在‘北京一号’这样的小卫星上,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,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。”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张群说。前面提到的一幕就是配合遥感开展的抽样调查。
长期以来,我国农业统计一直相对较弱。2006年,借助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契机,北京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开始尝试引入遥感等空间技术,探索创新农业统计调查方法。到2009年,冬小麦、玉米面积、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率先实现业务化,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地区。
遥感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发生重大变化,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。一个例子生动说明了这种转变。
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后,北京郊区个别农村存在虚报粮食种植面积,以获取补贴的情况。“以前这种现象挺难发现和核实。有了遥感技术,一个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。一旦发现上报面积与遥感得到的面积有出入,我们就要去相关村镇核实。”张群说。
在卫星的“法眼”监测之下,虚报粮食种植面积的现象越来越难以遁形。当统计人员入村调查时,曾经存有侥幸心理的村民会赶紧朝统计人员摆摆手,“你们甭来啦,我们不虚报了,知道天上有卫星看着呢。”据张群介绍,在卫星俯视下,1亩以上的种植地块都能被监测到,在与地面调查互相验证后,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可以达到95%以上。
来源:OSGeo中国中心
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学测量网站立场.
如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,联系bd@xueceliang.cn